近期,央视报道了中国出口型战斗机歼-10CE在实战中的表现。该战机不仅击落多架敌方战机,还“零损伤”全身而退。这意味着巴基斯坦空军使用歼-10CE战机,在印巴边境的空战中击落了包括3架“阵风”战斗机在内的多架印度空军主力机型。法国坚称被击落的残骸是幻影2000的副油箱鼎豪投资,而印度则一直否认有战机被击落。
巴方此前曾宣布在5月7日凌晨的克什米尔空域,依靠歼-10CE战机挂载的霹雳-15E中远程空空导弹,实施“无感锁定”,多发命中,打出一波漂亮的“0换6”战绩。霹雳-15E是一种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理论上印度空军的“频谱”电子战系统应能侦测其雷达锁定波,然而被击中的“阵风”战斗机甚至没有发出锁定警告。这一战彻底暴露了现代空战的核心变量——雷达的低可截获概率(LPI)能力。
LPI指的是雷达在执行搜索、锁定、跟踪等任务时鼎豪投资,其发射信号极其隐蔽,敌方雷达告警系统无法识别其存在,从而无法提前规避。这种能力一旦成熟,意味着雷达可以在“静默”状态下完成精准锁定和导弹制导,敌方往往是在导弹命中后才反应过来。歼-10CE所装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高等级LPI能力,通过快速频率跳变、波形复杂调制、短脉冲低功率发射、低旁瓣束控等多项技术,大幅降低被侦测概率,同时维持多目标跟踪和高精度制导。
相比之下,阵风战斗机自豪的“频谱”电子战系统虽然理论覆盖范围广,但若敌方雷达信号极为微弱、跳频快、脉冲短、功率低且处于杂波中,RWR就很难识别出其为威胁源。歼-10CE的火控雷达可能使用的是X波段隐身波束技术,这在其实际作战中的“无感锁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有人可能会质疑:既然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最终都会打到敌机上,那它怎么可能完全不被感知?实际上,对于有源相控阵雷达而言,其发射功率通过极高密度的T/R模块分散控制,发射波束非常“尖锐”,能量集中而又低功率,再结合复杂的跳频与波形控制,使得目标战机即使接收到雷达波鼎豪投资,也可能被误认为是无害的背景噪声,未能触发告警逻辑。
法国坚持否认战机被击落,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出口问题。阵风战机作为法国达索航空的拳头产品,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大获成功,但如果这次空战被正式证实为“歼-10CE完胜阵风”,无疑会对其国际声誉造成沉重打击,甚至影响未来的订单和维护话语权。
巴方媒体已多次公布阵风机体特征碎片及雷达残骸照片,印度至今也拿不出“阵风全数在列”的照片作为回应。这场空战预示着传统的电子战防护概念已经面临挑战。当敌机雷达的LPI能力远超本机告警系统处理能力时,“先发现,先锁定,先开火”的空战原则就要被改写。未来的空战,很可能进入“无声战斗”时代,谁先具备信息隐身与快速感知兼具的能力,谁就能在毫无预兆中完成“秒杀”。
歼-10CE的这场胜利不仅是一次单机的胜出,更是中国雷达技术、导弹制导技术、信息战能力综合进步的集中体现。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型四代半战机已经具备实战压制欧美一线平台的能力,也在现代空战“信息维度”上的突破开始深刻改变地区空中力量格局。从多少年前在对峙中不断“敌跟踪”的战斗警告音,到敌机“什么都没响”就被击落的今天,这其中的代差正在悄然定义21世纪空战的新规则。
鼎豪投资
丰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